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女侠事迹
红线女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
樊夫人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
聂隐娘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
A.社会尚武之风较为盛行B.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
C.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衰微
2024-02-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6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材料三: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文化高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李白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李治(唐,女诗人)


(3)材料三中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B.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C.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D.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3次组卷 | 112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学段考试历史卷(文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单元教学”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单元教学”的前提是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读。下表是《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选与民族交融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三单元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辽夏全元的统治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辽宋夏全元的文化
第四单元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人关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晶盛与危机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请根据“大单元教学”的前提,选取上表中的某一单元,为该单元设计一个主题并对此主题进行解读。(要求;写出主题,主题合理、明确,对主题的解读做到史论结合。)
7 . 下表为隋唐时期南北方绘画文化要素分布对比表。据此可知(     

画家

百分比

壁画寺观

百分比

壁画墓

百分比

石窟壁画

百分比

北方

111

72.08%

112

54.11%

125

93.28%

6

100%

南方

43

27.92%

95

45.89%

9

6.72%

O

0.00%

A.南北方文化状况总体较均衡B.文化发展深受经济南移影响
C.文化发展受历史惯性的影响D.隋唐时期文化领域蓬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河南卫视春晚上的古典舞《唐宫夜宴》的大火,彰显了盛唐文化的繁荣,反映出大国文化的自信。从这支舞蹈中我们不难看出胡风的盛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风盛行的现象主要反映(     
A.文明交汇B.国力强盛C.交通便利D.中外交融
2022-07-12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绘画作品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A.《女史箴图》B.《游春图》C.《步辇图》D.《送子天王图》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摘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材料二   中国文明的独特个性亦内在地体现于审美之中。周代以来,特别是先秦诸子之后,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儒道互补的审美传统。……魏晋时期的审美,曾试图废儒而重道,但却是颓废而变态的。然而尽管如此,魏晋审美的定势却对中国往后的艺术实践具有极大的影响。

唐代开国之后不久,便有一种新的审美意向在成长和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蔚为大观。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北朝)与齐梁新声(南朝)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

——摘编自《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为两幅唐代艺术品(局部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时期流行怎样的社会风气并分析这种社会风气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的审美意向有了哪些新发展并指出这些审美意向体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现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