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中唐时期的官员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     
A.推动了唐诗的繁荣B.存在薄古非今弊病
C.意图复兴传统儒学D.赋予文学教化功能
2024-04-18更新 | 39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朝宋文帝曾经说:佛教广大无边,是最高的真理,可以开通人们的心灵,如果普天下百姓都皈依佛法,“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这说明当时佛教(     
A.充当了维护统一的工具B.具备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已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D.实现了太平盛世的愿景
2023-11-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唐代(618年-907年),封建制经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此已进入繁荣阶段,而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民族交融之后,封建政权更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在平凡的中外交往过程中,唐朝不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取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且无私地把自己的文化奉献给世界。唐代中外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放精神和友好特性,不仅在古代中外交往史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方亚光《从中外交往看唐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代中国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848次组卷 | 2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2023-02-20更新 | 2000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札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A.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B.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
C.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D.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
2023-02-17更新 | 1846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8世纪前期宫廷画师张萱以仕女画见长,其作品格调活泼明快,人物欢愉活跃。公元8世纪后期宫廷画师周舫笔下所绘仕女往往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怅然若失,仿佛是沉湎在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态中。据此分析可知(     
A.画师艺术风格无迹可循B.社会变迁影响艺术创作
C.艺术创作再现社会真实D.宫廷绘画崇尚写实主义
2023-01-28更新 | 36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印度佛教认为果报不论现报、生报或者后报都是个人的事。传入中国后,慧远认为:一人得道,其功德“泽流天下,即使内乖亲子的关系,也不违其孝”;果报可以此生世世承负,也可在一个家庭内父子相承,代代承负果报。据此可知佛教(     
A.吸收儒家伦理逐渐本土化B.增强理论性思辨性日趋系统化
C.传入中国后开始世俗化D.迎合统治者的需求不断政治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来看,汉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与兼容:二是斗争与发展:三是继承与创新:四是吸收与消化:五是高潮与低谷。

——摘编自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围绕“汉唐文化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汉朝以来,中国的佛教寺院多为中轴对称的合院式布局,其中佛殿的结构、屋顶等皆仿宫殿的建造形式而建,与孔庙的建筑布局结构趋同。这反映出传入中国后的佛教(     
A.冲击了儒学和道教B.具有本土化色彩
C.被普通民众所接纳D.耗费了大量钱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