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唐代学者在评论曹魏书法家钟繇的书体时说:“真书(楷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这可说明,钟繇楷书(     
A.废弃了秦汉的书法传统B.提高了书体的实用价值
C.体现了书体功能的丰富D.迎合了政治形势的需要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2 . 唐代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在武则天支持下修建。大卢舍那佛雄居该龛群像中高屋建瓴的统率地位,佛像体态端庄典雅,目光文静含蓄,宛如一位正襟危坐的圣母。此后,龙门唐窟中女性化的菩萨造像日渐增加,造像服饰虽然多依域外旧轨,但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线条造型的特长。这反映了唐代(     
A.佛教服务于政治B.民族交往的盛况C.佛教艺术世俗化D.石窟造像民族化
2024-04-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88次组卷 | 64卷引用:海南省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3年一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B.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
C.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D.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2024-03-29更新 | 252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堂书钞》记载:“司空裴秀,以旧天下大图,用缣(细绢)八十匹,省视既难,事又不审,乃裁减为方丈图。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备载名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也。”这说明(       
A.国家统一推动制图学发展B.政治局势影响士人天下观念
C.技术创新服务于治国理政D.书写载体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2024-03-24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卷(六)历史试题
6 . 唐太宗时,印成的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是(     
A.《春秋繁露》B.《五经正义》C.《二程遗书》D.《贞观政要》
2024-03-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7 . 中国历史上的“三教合一”主张出现在(     
A.魏晋南北朝B.隋唐C.宋元D.明清
2024-03-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8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2023-12-22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但是这一时期书籍、绘画作品的传抄、创作和流通,个人书信往来并没有停滞,反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民族交融交流的加强B.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C.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D.造纸术的改进与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