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东晋、南朝之际,本来作为人物背景的山水被重视起来,如时人王微善画,提侣“绿林扬风,白水激润”的山水画风,提出“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认为只有心物相印,才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画天地万物。据此可知,山水画的这一发展(     
A.推动艺术审美与教化相结合B.反映出民族交融推动绘画创新
C.体现出写意忘形的绘画理念D.表达了文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这一文学体裁以描写民生疾苦为主,风格苍凉却慷慨激昂,悲壮却刚健有力。这一文学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士族门阀势力的快速发展B.南方得到一定程度地开发
C.外来思想文化的巨大冲击D.中原社会面临着统治危机
2024-02-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是(     
A.曹操暂时统一全国B.焚书坑儒,思想禁锢
C.东汉末年社会动乱D.安史之乱,民生凋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A.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B.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D.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
2023-10-15更新 | 361次组卷 | 3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宋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朝文风讲究声律词藻,北朝文风质朴、宜于实用。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证明(    
A.南北民族交融的情形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C.南方统一北方的趋势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7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组唐代《挥扇仕女图》邮票。票面上的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活动场景,浓丽的着色,头发的勾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C.情景再现,形象生动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   ②门阀士族的推动   ③北人的大量南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5更新 | 272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高考辽宁历史真题
9 . 据学者研究,尽管唐后期已经有了印刷术,但并不普及,只是少量地用于佛经和历书印刷。因此,唐朝基本是一个手抄本的时代,与印刷术开始真正普及的宋代相比,对书写的依赖强度更高。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宋代全面普及活字印刷术B.唐代书法艺术繁盛的原因
C.唐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2023-1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下列推动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有
①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②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③《兰亭序集》的浑然天成引发追捧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2020-10-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