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脉相承的汉字,以汉字“马”的字体演变为例:


材料二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中汉字“马”字的变化总结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文字演变的原因。
(2)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所示是三位古代中国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
A.反映了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C.讲究“蚕头燕尾”的书写技巧D.呈现出“有章无法”的书法风格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呈现巅峰状态的主要原因。
2021-01-3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观察下列书法作品:

材料一:王羲之《兰亭序》


材料二:柳公权《玄秘塔碑》


材料三: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回答:
(1)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以上图文分别代表了哪三个时期的书法成就?
(2)试概括这三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1-01-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6 . 图1、图2、图3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的代表作品(局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黄惇《中国书法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图3艺术特点,并据此判断其作者。
2021-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朝、魏晋时期、唐朝)的书法作品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分别说明图1、图2、图3的书法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8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9 . 汉字历史悠久,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请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书体演变过程


材料二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普天之下,专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谓曰:“卿等欲朕远追商、周,为欲不及汉、晋邪?”咸阳王禧对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字……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对曰:“实如圣旨。”

——摘自《资治通鉴》卷140

材料四   对汉字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华民族做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国大陆70%的人母语是北方话,香港居民96%的母语是粤语,台湾73%的人口操闽南话。用各自的方言海峡两岸及香港的中国人无法交流。但他们都认同汉字方块字,不管是简体还是繁体。他们都把用汉字方块字印刷或书写的官方文书、文艺作品、报刊杂志和教科书等等,看做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摘自南方网


汉字被称为“一直活着的古文字”。依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指出汉字使用历久不衰的相关原因

2020-05-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1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氛围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摘编自《<兰亭集序>赏析》

材料二 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一类独立不羁的形象,最能体现八大山人的独特性格。《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将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其身姿和眼神中透出,有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摘编自《八大山人:书画里都是谜》

材料三 社会是艺术产生的源头,而艺术则是社会源头流出的一股活水。顺着时间的足迹,它一路走来,有时沉静,有时潺潺,有时又猛烈的撞击,瞬间迸发出灵动的水花。

——摘编自《陈洪森艺术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孤禽图》所体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