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1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6届鄂豫晋冀陕高三五省联考历史试卷
2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4次组卷 | 11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于是连乡村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的书贴。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艺术水平与时代影响的共同作用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 . 唐代张旭的书法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此书法属
A.草书B.楷书C.隶书D.行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形
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
2019-08-26更新 | 714次组卷 | 4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A.“颜柳二公书尤多”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D.“李杜诗篇万口传”
2018-11-07更新 | 2588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9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016-11-27更新 | 5531次组卷 | 150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3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