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依据佛经绘制之画是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图1、图2所示壁面形成于北朝时期。据此可知
A.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逐渐融合B.“三教合一”趋势开始出现
C.儒学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D.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日渐式微
2 . 鲁迅说:“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作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上述言论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征是
A.呈现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趋势B.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迹象
C.科学技术成就突出领先世界D.体现出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
3 . 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B.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
C.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
D.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1次组卷 | 11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下列有关隶书错误的有
①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六年诏铭》
②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③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设计参用了隶书字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2021-01-08更新 | 125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先秦到汉代末年,书写汉字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实用,其次才是表现汉字的造型和线条的美。在汉末魏晋之际,书法由实用艺术向观赏艺术急剧地转化并发展成为自觉的艺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书法家的主观意愿B.造纸业快速发展
C.毛笔的发明和使用D.文字的频繁使用
2020-05-17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2020-10-23更新 | 258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元节由上古时期农作物丰收祭祖演变而来,民间按例要用新米等祭祀祖先,向祖先报告秋成;唐宋时,中元节逐渐发展成为佛道祭神、民间祭祖的一个全民节日。这一变化说明,唐宋时期
A.南北文化存在差异B.多元文化互相兼容
C.重农传统受到冲击D.宗法观念日益浓厚
10 .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2016-12-13更新 | 472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农一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