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下图)该作品体现了当时(     
A.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B.随性反叛的士人风貌
C.奢靡骄纵的贵族遗风D.及时行乐的社会风尚
2023-01-0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3 .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当时进士及第不能直接做官,还要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楷法遒美”便是吏部选官标准之一,其参照对象即王羲之的书法。此后,王羲之的书法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朝书法(     
A.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B.受制度安排的影响
C.成为科举考试重要科目D.重视吸收南朝风格
2022-12-11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抽测二(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的书法,无论在笔法还是结构上,都显示出较为成熟的书法体态和气息,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艺术特征。《宣和书谱》评价钟繇书法:“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这一评价针对的是他的(       
A.隶书B.楷书C.草书D.篆书
2022-11-26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所示为东晋南朝时有关书法的部分论述。由此可知,当时书法的发展趋势为(     
论述出处
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曹魏书法家)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东晋】王羲之《书论》
王僧虔(南朝初年书法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A.由注重实用到追求艺术性B.由强调统一到走向多元化
C.由全国普及到家族化传承D.由推崇法家到受儒学浸染
2022-11-25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任华称中国历史上某位书法家“挥毫倏忽千万字”,苏涣形容他“兴来走笔如旋风”,戴叔伦赞他“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下列书法作品与材料形容的书体相同的是(       
A.B.
C.D.
7 .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由此可知,张旭的书法风格(     
A.反映了宏大开放的时代气象B.彰显了统一法度的社会要求
C.体现了安民济世的士人情怀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书法表演在唐代的流行,可从唐诗中得知。如“通神笔法得玄门,亲人长安谒至尊。莫怪出来多意气,草书曾悦圣明君。”“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行路谈君口不容,满堂观者空绝倒。”据此可知(     
A.书法艺术取得了辉煌成果B.诗歌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要
C.书法符合官方的意识形态D.审美旨趣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9 . 有人评价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相关作品时说:“气势不凡,延绵不绝,整幅作品一气呵成且富于变化,犹如绝去人间烟火,超然物外。”此人评价的“二王”相关作品的书法字体是(     
A.楷书B.草书C.隶书D.行书
2022-09-2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书法虽然继承了晋唐的风格,却舍弃了晋朝的冷逸笔锋,变成了有些随意而又唯美的风格,也没有了唐朝书法家的气势,变得人性化和世俗化了。下列作品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