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太宗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合称“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四监司”的设立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杜绝了政治腐败
2020-01-07更新 | 2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 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乃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属一级行政区。路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宋初,路的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如沅水流域在唐代分属两个不同行政区,到宋时则将沅水和澧水流域隶属于同一路。宋徽宗崇宁年间,全国共设24路,其中南方15路共1118万余户,北方9路共538万余户。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朝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摘编自曹尔琴《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一级行政区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行政管理调整的原因。
4 . 范镇上奏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D.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2017-10-19更新 | 478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6 .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史料发挥想象,作出合理推断。据表1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表1 宋代皇帝御赐神道碑额数量分布
北宋南宋
皇帝碑额数(人)皇帝碑额数(人)
宋仁宗24宋富宗5
宋英宗2宋孝宗4
宋神宗6宋宁宗3
宋哲宗14宋理宗2
宋徽宗7
合计53合计14


(注:御赐神道碑额是宋代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特殊褒奖方式。)
A.北宋君臣关系可能较南宋和缓
B.北宋冗官现象可能较南宋更严重
C.南宋皇帝可能较北宋积极有为
D.南宋的奖励可能较北宋更重物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