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北京大学某历史系教授指出,汉唐盛世王朝都是由王朝自身扶植的封疆大吏或地方军阀“造反”成功而灭亡,但从宋代开始,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从此再无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这说明宋代与汉唐相比(     
A.国家统一的局面进一步巩固B.地方管理制度建设效果显著
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D.重文轻武政策的运用较恰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394次组卷 | 10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认为,比起带领数十万军士北上收复失土,凯歌高奏进入太庙献祭,状元及第的荣耀更为可贵。出现这种时代风气是因为
A.商业繁荣,普通民众有了参加科考的物质保障
B.外族强大,时势混乱,战死沙场不如寄情山水
C.政府礼遇文人,轻视武将,士人拥有无上光荣
D.初创科举制,寒门庶族有了跻身统治集团渠道
2022-04-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的州县只有一个“专职”监察官,即观察使,由御史台派出,考察地方行政;宋代州县则设有四位“专职”监司,分别为管理民工兵事的安抚使,掌管财赋并转运中央的转运使,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史和掌管救恤的提举常平使。宋代地方监司的调整意在
A.贯彻重文抑武原则B.强化中央集权
C.扩大地方政府职能D.实现分权制衡
2022-03-08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对于灾害时路级诸司赈救的合作有明确的诏令,"安抚司体谅措置,转运司检放展阁,(军粮阙乏,令听以省计通融应副),常平司籴给借贷,提点刑狱司觉察妄滥,如或违戾,许互相按举”。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中枢运转效率提高B.地方治理的精细化
C.立法加强君主专制D.国家日益积贫积弱
8 . 宋朝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是一项传统国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欧阳修认为“不收为兵,则恐为盗”。而有人认为“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据此可知
A.征兵作为国策已成为上下的共识B.募兵为稳定统治却加重财政负担
C.募兵是为了改变强干弱枝的局面D.军费开支过大成为冗费出现根源
9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2021-07-07更新 | 542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初期,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这反映了(  )
A.增设通判,监督知州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
C.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D.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