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哲宗时期(1086年),开始设立“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宁宗时,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立班在正宰相的丞相之上。度宗时,贾似道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独揽军政大权。这些做法
A.有利于完善监察制度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D.剥夺了宰相行政权力
2 .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3 . 宋代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宰相试图限制君权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2-02-12更新 | 59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A卷)
4 . 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这一做法旨在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削相权以强化君权D.践行重文轻武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宰相杜范描述宋朝政治时说:“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由此可知这一制度
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B.削弱了君主专制皇权
C.军国大事由朝臣决定D.虚君共治是君臣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宰相权力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对官制进行了调整,枢密使和宰相在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北宋官制的这一调整
A.凸显了政府重文轻武政策B.缓和了文武官员的矛盾
C.强化了皇帝对军政的控制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8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文官政治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D.理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武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官、职、差遣分离的实质是
A.缓和阶级矛盾B.强化专制皇权C.扩大统治基础D.解决武将专权
10 . 宋朝的中书门下省职权相当于唐朝的(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六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