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图是辽朝中央北面官运作机制图。金庸创作的《天龙八部》写道:“(皇帝)笑道:‘……封萧峰为楚王,官居南院大王……’……转头向左军将军耶律莫哥道:‘我任你为南院枢密使,佐辅萧大王,勾当军国重事。’”这一描述(     

A.肯定辽“蕃汉分治”B.阐释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基层治理
C.真实地再现辽朝史D.对辽国官制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
2023-11-12更新 | 278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在一年之中都要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坐冬”“纳凉”,形成了“四时捺钵”体制。捺钵时,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辽朝实行“四时捺钵”的主要目的是(     
A.传承契丹族尚武精神B.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管理
C.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D.增强各部族的政治认同
3 . 嘉祐七年(1062年)四月,夏国主谅祚上表求太宗御制诗草、隶书石本,欲建书阁宝藏之……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及本朝正至朝贺仪。诏赐九经,还其马,次年四月"以国子监所印九经及正义、孟子、医书赐夏国,从所乞也。这一事件(     
A.加速了西夏民族文字的创制B.开启了西夏封建化历程
C.促使北宋加强对西夏的统治D.促进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4 .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05-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8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口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     
A.各民族生活习俗日趋一致B.各民族间区域经济交流频繁
C.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6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050次组卷 | 48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公元1075年)使北虏,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勋德孰为优?’对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译云刘也。其后(皇后)亦锡(通“赐”)姓萧氏。”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材料三   金太宗不但“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而且“分遣使者诸路劝农”。金熙宗诏“罢来流水、混同江护逻地与民耕牧”,还将皇帝狩猎的“禁苑隙地分给百姓”。明昌四年(1193年),尚书省报告说:上京路诸县“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

——据漆侠乔幼梅《中国经济通史·辽金经济卷》

材料四   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举例

语法形式表现举例(《元典章·刑部》)
定中结构的复杂化“的”字结构的复杂化和定语的多层化蛮子田地里看守五河县的张千户小名的受宣的官人。(卷四,倚势抹杀县尹)
“着”的“方式化”用法用“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为那般,仿效着称冤的人多有。(卷一五,称冤赴台陈告)
介词带“着”“因”、“依”这两个介词后头可以加“着”因着胡家的气力里,做到参政的名分有。(卷三,胡参政杀弟)

——据李崇兴《论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6-07更新 | 700次组卷 | 1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