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21-22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名校
2 . 蒙古统治者特别注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帝国版图的确定,其四通八达的对内对外水陆交通体系也逐渐形成,直通往欧、亚、非三洲各国的陆路海路交通也达到了空前规模。蒙古帝国内外交通的发达
A.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便利条件B.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C.有助于维护帝国的长久统一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2-06-19更新 | 817次组卷 | 14卷引用:作业16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2022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3 .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B.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2021-06-24更新 | 1152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2020-2021学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高一版)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考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210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帆在《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中说: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有个提法值得参考: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角度多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表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A.鲜卑、女真,蒙古、满洲B.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2023-02-09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蒙古大汗一直以漠北草原作为国家本位,只将汉地看做大蒙古国的东南一隅,从未考虑过针对其特殊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结果导致中原汉地出现混乱局面,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蒙古汗室内部出现了对汉文化有所了解的人物,即忽必烈,他先在邢州、汴梁、京兆等地推行“汉法”,收效显著。到他依靠汉地人力物力的支持登上汗位后,有计划地采用了一系列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如建立年号、国号;建立汉式官僚机构;定都大都;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尊崇儒学的政策等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随着元朝帝国的扩张,游牧文化粗放的自然历法已经与帝国不相匹配,元按中原王朝的方式制定了精确性超越前代的《授时历》,皇帝御书蒙古文字于其上,然后颁行全国。蒙古人对中原历法体系的接受,其实也是对背后的一套天道循环时空观念、五德天命转移的政治神学、历法正朔颁赐所代表的朝贡制度体系的接受。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对立、互动、互融,形成了王朝时代的“(统一)天下”,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夷夏阴阳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

——摘编自韦兵《从中原王朝到民族国家:时间观与边疆形态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蒙古族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对中原文明态度的阶段性特征。
(2)中国古代“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对立、互动、交融”的方式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方式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一种方式,阐述要有具体史实,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建立元朝   ②蒙古军队灭夏金   ③建立大蒙古国   ④南宋灭亡
A.③④②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
9 . 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清高宗实录》记载: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说明了清代对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A.AB.BC.CD.D
10 .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成吉思汗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大帝国,它是一万年来游牧民族部落-文明世界战争的继承者。"蒙古西征产生的影响是
①历史作用具有双重性   ②促进不同文明区的交流
③蒙古人西迁,与当地人融合,形成色目人   ④建立了地跨欧亚的统一大帝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