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如何对地方实施有效管辖,也就是实行哪一种地方行政制度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发生过激烈的辩论。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

----摘编自张卓琳《秦郡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元代初,朝廷委派中央中书省官员分赴各地处理军政事务,行使中书省权力。其后,出现了“临时处理事务的行省”与“统治外地的行省”并存的局面,“统治外地的行省”逐渐形成定制,其职能也由只管军事的单位变为兼及民政、财政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制最终成为定制。元代后,“行省”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摘编自王晋香《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的行省制度。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2024-04-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0届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筑长城,意在阻止匈奴南进,减少对新政权的威胁,但不能阻挡住匈奴和汉族之间的交往。王莽采取对少数民族歧视政策时,大臣严尤援引秦始皇筑长城“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进行批评。到了唐代,唐太宗被各部落尊为“天可汗”,还特意修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方便往来,加强联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深刻的反映着他的民族观念。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据《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概括秦汉至唐朝民族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实现“对边疆地区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的创新措施?归纳元朝的边疆管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和元朝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4-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两个原则划分的:一是山川形便,另一个是犬牙交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治理难度B.促进民族交融
C.利于经济发展D.加强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其主要意图是(     
A.促进民族交流融合B.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
C.加强集权维护统治D.保证政令在全国畅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代设立的行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能够做到使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A.削弱了地方政府权力B.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D.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交流
C.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D.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宋濂《元史》记载“国家疆理之大,东渐西被。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这一现象反映了元朝(     
A.中央集权的日渐衰微B.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C.驿路交通网较为发达D.行政区划有重大的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简称行省;御史台在地方设有江南行御史台和陕西行御史台,简称行台;在遇有战争或镇抚需要的情况下,枢密院可在有关地区分设行枢密院,简称行院。这些设置(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逐渐缓和民族矛盾
C.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D.加大促进边疆开发
2023-12-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这说明元朝行省制(     
A.导致地方分裂割据B.赋予地方较大权力
C.体现分权制衡原则D.属于最高行政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