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闻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四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五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庄园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主题二社会的变化

材料六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意味着压抑下层百姓权利的种种桎梏得以剔除,而对奴婢生命权的保护亦更加深入具体了。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七   (宋代)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

材料八   社会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关于水平流动,多表现在地域和职业方面的流动。如农民摆脱户籍与土地的束缚,“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商人在各地流动,“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荫及寄寓者。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士人也从事经商,在赶考途中,有“贩盐为事”。垂直流动则多表现在科举制全面展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宋代开始阶级区分不及前代严格,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大。

——摘编自陈静《宋代商品经济与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九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些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7)据材料七,概括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8)据材料八,概括宋代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宋代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九,指出唐宋变革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该表现的原因。
2023-08-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11·纲要上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请回答:
(1)如何理解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其利弊如何?
【谈一谈】

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析津志》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请回答:
(2)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
【读一读,析一析】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请回答:
(3)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0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宝安第一外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关中地区水陆交通不甚便利,江淮米谷运转入都颇为困难,故隋唐两朝,当关中地区发生天灾,物产不足以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时,“则帝王往往就食于洛阳”,逐渐相沿成例。这种现象折射出
A.国家财政制度亟须改革B.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C.交通条件决定城市地位D.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2022-04-30更新 | 145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两宋时期的犁刀、秧马、耘荡、铁搭等新式农具都诞生于开发江南沼泽地的艰苦斗争之中。曲辕犁从晚唐的11个部件减少到6个部件,更加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B.江南经济发展的潜力大
C.新式农具的普及程度高D.小农经济出现革命性突破
2022-06-05更新 | 103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唐宋两代江南漕粮运量比较表(单位:万石)。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朝代一般年运量折合今数最高年运量折合今数
唐朝10059.44400237.8
北宋735484.8935617.61

A.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B.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间贩运贸易繁荣
2022-03-14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先发后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世界,却在近代落后于历史潮流,值得深思。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城市风貌出现在。
A.7-8世纪   B.11-12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2)该城市位于今天中国何处?在下图中确定其大致的地理位置。
A.1   B.2   C.3   D.4

(3)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
A.儒学复兴B.经济重心南移C.崇文抑武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F.江南初步开发G.儒学独尊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____等
政治稳定实行②____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宋词繁荣、③____、④____

材料二   在约500年至1500年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不发达地区。与中国比较,这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放慢自身发展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东方西方
经济____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开疆拓土版图奠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确立____
思想文化理学主导,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历经文艺复兴、____等洗礼,人文主义、理性勃兴
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几与世界隔绝____
总体趋势逐渐落后以致挨打逐步迈向现代化
8 . 如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020-11-11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9 .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151621
江苏7817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019-01-30更新 | 5707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10 . 影响
(1)交通运输变化:元朝重新开通____(指会通河和通惠河),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____南移。北宋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2023-10-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更新版)11·纲要上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