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北宋时,分成地租占据支配地位,地主和佃农根据每年收成划分利益。到了南宋,定额地租在南方地区较为流行,即不论当年收益多少,根据契约订立时约定好的固定数额交租,可以使用货币支付。这一变化(     
A.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缘于经济重心南移
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024-01-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2023-10-15更新 | 397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领域商品化程度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C.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日趋严密
4 . 中国茶“兴于唐,盛于宋”,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可谓是“全面普及”的状态。这反映出(     
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
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期浙东金华,“民以织作为生、县称衣被天下”;四川井研产盐、数万工人聚集于此。由此可知宋代(     
A.互市贸易兴盛B.都市人口激增C.草市形成体系D.工商经济发展
2022-07-11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宋代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
2021-06-02更新 | 434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史》记载,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诏两浙、江、淮、湖南、京西路帅、漕臣督守令劝民种麦,务要增广。自是每岁如之”。嘉定八年(1215年),又“诏两浙、江、淮路谕民杂种粟、麦、麻、豆,有司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种类增多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B.小麦取代水稻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北民南迁推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旱田作物推广影响江南的种植业格局
2021-02-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各地先后设立常平仓,各州按人口多少,留取上供钱一二万贯或二三千贯为栾(买进)本,每岁夏秋谷贱,增市价三五文收来,遇谷贵则减价出粜(卖出),所减不得低于本钱。据此可知,宋代常平仓的主要功能为
A.平抑粮价和备荒B.抑制土地兼并
C.垄断商业和贸易D.收缴地方财政
9 .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2020-05-17更新 | 461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