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宋代平均每年科举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这一举措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增加了官俸开支C.提升了社会活力D.保证了吏治清明
2 . 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     
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
2023-09-12更新 | 63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儒家有一种入世苦行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上,而范仲淹是最先标榜这种“先觉”精神的人。具有这种改造社会理想的宋代儒家,特别重视移风易俗,以修身齐家作为其政治实践。而治理宗族则被看成是齐家的行为。

皇祐二年(1050),范仲淹以官俸所得,在苏州长洲、吴县买良田十多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赡养宗族,置屋以贮藏、发放租米,号称义庄。还设有供族人居住的义宅和供族人学习的义学,可谓教养咸备。范氏义庄条规完善,为后世设置义田、义庄提供了典范。

范仲淹设置义庄在宋人钱公辅《义田记》中被这样记载:“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衣一缣,嫁女者钱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霈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常建华《明代江南的役田、义田与宗族》


(1)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范仲淹“齐家的行为”及其思想渊源。
(2)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实践的目的和特点。
(3)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实践的影响。
2023-09-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帝王称谓往往是其权威性或合法性的象征,而在宋代却以“官家”称呼皇帝,“官家”称谓与宋人的皇权观念密切相关。宋代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称呼习惯,研究者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

材料   在古汉语中,“官”含有公共、公有的意思,所谓“官天下”有“公天下”之意。宋度宗时,御史刘散对皇帝说:“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摘编自吴钩《宋朝皇帝为什么称为“官家”》

一天,(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万乘之尊的皇帝问到这样的问题的确让身为臣子的赵普为难,他沉吟了好长一会儿,最终说出了影响深远的四个字:“道理最大。”

从神化的“天子”到圣化的“皇帝”再到职业化的“官家”,历史发展到宋代,神圣不可动摇的皇权已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潜在的变化。

——摘编自王育济、范学辉《宋太祖传》

宋代帝王不再以象征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称谓相标榜,而是喜闻乐见于与“酒家”“店家”“商家”等相类似的称谓——“官家”。“官家”貌似只不过是较高贵的职业类别而已。

——摘编自孙军凯、杨蕤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3卷第6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官家’称谓与皇权观念”的话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06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宋时期,在乡村形成了“富民”群体。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他们主要通过租佃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没有任何特权。这说明唐宋时期(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B.市民社会开始形成
C.社会成员身份更趋平等D.科举促进社会流动
2023-09-06更新 | 337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即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财婚风气盛行,富贵人家置办聘礼,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给女方制作一些纯金首饰,常见的是金钏、金锭、金帔坠,号称“三金”。经济稍差一点的人家则用白银打制。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影响较大B.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
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以前文学作品中涉及商人的篇目为数不多,且内容大多以批判商人的重利轻义、自卑可怜和贪婪为主。而宋代话本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一些商人虽然追逐利润,但取之有道,诚信不欺;一些商人拾金不昧,救人急难。宋代的这一现象(       
A.体现了大一统时代的风貌B.表明重农抑商的观念被颠覆
C.说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异变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9 . 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际,实贵胄与寒人之一转换过程.亦阶级消融之一过程。其具体表现为“唐代以名族贵胄为政治、社会之中坚”,北宋则以“寒人为中坚”。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B.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C.中央集权的强化D.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各种形式的财婚大量出现。宋仁宗时,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朱熹虽大谈“存天理,灭人欲”的性命之学,其家族却是“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妆奁之多”。更有甚者,有的官员为了获取资财而卖婚。这反映了当时(       
A.婚姻选择宗族观念淡化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动摇
C.经济变动冲击传统伦理D.婚姻习俗发生根本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