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初,“崇尚节俭,金银为服用者鲜”,故而“金银之价甚贱”:至真宗年间,以金银装饰衣物之风盛行,“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以致金银之价飞涨,政府虽“申严其禁”,仍然“有未至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威日益衰落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及门第观念消亡
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世俗生活D.市民阶层崛起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2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婚姻择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此点所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3 .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度创新是隋唐时期的一大特色。以唐代三省六部制为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据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包括(     
①门第观念淡化 ②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
③男女实现平等 ④高产作物推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1-06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选官用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然而把察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确立下来则是从文帝开始的。汉文帝二年,下诏曰“唯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其言。”至汉武帝时期,察举人才的标准、科目、教额、时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总之,察举制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调整、改革、充实,从最初的单纯依靠荐举发展为荐举与考试并行,然后根据成绩量才授官,逐步建立成为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摘编自刘园园《汉代察举制探析》

材料二 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人……明经中科者亦不过百人。在宋太祖开国时,进士登科寥寥,岁无十数。其时进士甲科亦不过授司寇,或幕职官,至太宗时,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宋代既立意要造成一个文治的局面,故一面放宽了进士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处处要礼貌文官,使他不致对武职相形见绌。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介西汉王朝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对其政治局面形成所起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代蔡襄曾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蔡襄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
C.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宋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D.封建等级制度走向解体
2022-12-06更新 | 53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婚姻择偶自由B.等级差别的消失C.门第观念淡化D.科举制快速发展
2022-09-07更新 | 42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A)
10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以上两句材料均出自《宋史》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科举出身荫补出身其他
尚书左选925138086
尚书右选7721051684
侍郎左选94586926622
侍郎右选415117023484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流动”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动”的宋朝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