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各种形式的财婚大量出现。宋仁宗时,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朱熹虽大谈“存天理,灭人欲”的性命之学,其家族却是“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妆奁之多”。更有甚者,有的官员为了获取资财而卖婚。这反映了当时(       
A.婚姻选择宗族观念淡化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动摇
C.经济变动冲击传统伦理D.婚姻习俗发生根本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23-06-15更新 | 502次组卷 | 153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2023-06-09更新 | 796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宝祐登科录》记载,1256 年,北宋政府录取进士 601 人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这说明宋朝(     
A.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B.门第观念仍然很盛行
C.官僚与平民等级森严D.国家对社会控制加强
5 .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史·舆服志》载:“庆历八年,诏禁士庶傚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辽史·仪卫志》载:“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上述记载(     

A.体现了汉族服饰深受喜欢B.反映了辽宋民族交融加强
C.说明了辽宋政权之间对峙D.表现了契丹族逐渐封建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以来,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导致自耕农减少,大批国家财富被地方官吏、蒙强所掌握。随着门阀士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庄园失去了世袭的超经济特权。与此同时,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仅占有财富而没有任何社会特权的群体)在获得贵族土地的同时,也改变了庄园的经营方式。在中唐实施两税法以后,几乎所有庄园都必须按律征税,这成为国家税赋的直接承担者,逐步形成了农夫输于巨室,巨室输于州县,州县输于朝廷的国家财政体系。依据租佃契约,无地或少地的庄客或佃户,在交纳定额租或交分成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劳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不再被强制束缚在某一特定的庄园之中,可以自行支配劳动时间,这便于他们更好地优化配置劳动资源,实现劳动收益的最大化。

——摘编自林文勋、崔永盛《中国古代庄园的类型及历史演进》

材料二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包括国王在内的各级封建主以特恩权的形式把领地当作私人意志的专有领域,在它的支配上排斥着一切其他的人,国王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在直领地以外的权力(行政权、司法权、征收租税权等),而把土地的所有权和庄园上的公法权交给了各大小庄园领主。领主们在庄园这个王国里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其他任何人(包括国王)都不能干涉其内部事务。为了统治庄民,处理各种纠纷,庄园主们大多建立了庄园法庭(处于庄园之内)。从历史记录来看,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农奴之间,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案件。农奴只有份地的使用权,其后代继承份地时要向领主交纳继承金;作为使用领主土地的代价,农奴要无偿到领主自营地上劳动,并对领主履行各种政治、经济义务。除劳役外,西欧的庄民也要向领主交纳一定的实物,尤其是在节日或领主的喜庆之日。

——摘编自王文杰、左学德《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世纪西欧庄园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世纪西欧庄园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明显不同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期,真宗作《劝学诗》云:“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大臣韩琦也说:“东华门外唱名(科举状元)者,方是好男儿。”据此可知,当时(       
A.科举更加公平B.理学受到官方推崇C.择偶观念改变D.文治得到大力提倡
10 .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跳脱开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宋代夜市突破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等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并且基本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形成了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并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夜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

——摘编自张金花等《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

材料二: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夜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3-02-01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