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据此可知,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小麦种植技术推广D.政治局势的变动
2 .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到了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政局动荡引发耕作方式变革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江南地区人民饮食习惯改变
2022-11-04更新 | 1330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
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
D.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
2023-03-30更新 | 571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宋代施行学田制,由朝廷赐予州县置办、民间捐献等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学田制的推行(     
A.缓解政府财政困难B.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C.促进了教育平民化D.推动租佃制的普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6 . 南宋时期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明显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这说明南宋(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性农业的成长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D.传统经济结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官营手工业每遇需要,大都“差雇”登记于簿籍的民匠。所谓“差”就是服役并非出自工匠的自愿,而是官府按籍征发;所谓“雇”,就是官府对服役的工匠支付一定的雇值和食钱,并非无偿服役。这说明宋代(     
A.官营手工业居于垄断地位B.赋役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C.工匠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3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南宋初年,衢州有地主在告诫后人时讲道,对待佃客应在其耕耘之际“有所假贷,少收其息”; 在水旱之年应“察其所亏,早为除减”;不可“有非时之役”,不可随意“增其岁入之租”。这反映 了当时(     
A.雇佣关系盛行B.土地兼并严重
C.农业生产持续性受重视D.政府大量安置南迁移民
2023-09-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宋朝时,兖州人邹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余窑,陶匠数百。潼州白龙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其家极丰腴。乃立十窑,皆烧瓦器。材料反映出当时(     
A.瓷器生产准入与户籍相挂钩B.民营制瓷业有一定的发展
C.手工工场普遍采用雇佣劳动D.瓷器生产分工的日益细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