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2018-06-09更新 | 12917次组卷 | 13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019-01-30更新 | 9042次组卷 | 1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2023-10-21更新 | 556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吹糖人有着悠久的历史,艺人多奉明代刘伯温为祖师;而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于公元647年遣使至“摩揭陀国”求取熬糖法推动制糖技术成熟,使吹糖人成为可能;记载南宋社会生活的《梦粱录》有“吹糖麻婆子”的记述。由此可知,吹糖人
A.在唐朝已经有确切记载B.技艺得益于中外文化交流
C.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南宋D.艺人的行业传说真实可信
2022-05-26更新 | 537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镇置监镇官。如景德镇设镇后,朝廷在此设监镇官,兼管商税及窑税,或佐理监陶。《河南强氏家谱》记载强子魁“宋绍定戊子(公元1228年)以文学进,仕饶州通判,以监陶得至浮梁景德镇”。据此可推知,宋代(     
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B.营商环境较宽松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D.官营手工业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外销瓷器产地,宋朝之前几乎都位于北方,而在五代宋朝以后,烧制瓷器的名窑多数在南方。大量经由海运外销东南亚、中亚和欧洲。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秩序决定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方经济管理水平提高D.经济格局逐渐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等地,“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1052年又颁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对施、黔州诸县逃移的客户,地方官应限时追回原籍,“令著旧业”。上述情形,折射出北宋仁宗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中央集权已遭到破坏
C.租佃关系趋于解体D.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2024-04-12更新 | 23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宋之前,北方以粟、麦为主食而南方以稻为主食。南宋诗人陆游在绍兴乡居时,经常食用面条、面片汤。陆游能在南方吃上面条是因为(     
A.南北文化交流增多B.经济重心南移
C.精耕细作农业发展D.长途贸易发达
9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0-06-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主户(户)客户(户)客户占总数的比例(%)
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41.07
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36.07
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35.72
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34.84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D.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