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时期楼璹绘制的《耕织图》是历史上最早、最系统的耕织图,其中的《灌溉》描绘了当时使用戽斗、桔櫸和龙骨车抽水灌田的情景。《织》和《攀花》等绘出了当时已经使用的素织机和花织机,使人们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当时蚕桑及纺织的发展面貌。这表明楼璹绘制的《耕织图》(     
A.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全貌B.融合了文人意趣和市井风貌
C.兼具了史料和艺术价值D.汇聚了旱田与水田生产技术
2024-03-24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关于宋代经济的几则史料。由此可推知,宋代(     
材料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染是务”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国,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食货志》
A.农业出现了多种经营方式B.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剧变
C.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D.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较密切
2024-01-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王祯《农书》中的“授时之图”。该图以平面上同一个轴的八重转盘,从内向外,分别代表北斗星斗杓的指向、天干、地支、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各物候所指示的应该进行的农事活动。王祯绘制的“授时之图”(       
A.总结了元朝时期的农业技术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保障了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D.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北宋杨威创作的《耕获图》,图上远山绿荫之间,右边农人忙着犁田、踏水车、插秧,另一边则热闹地打麦、扬谷、磨面、入仓、堆垛。图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北民南迁的推动
C.耕作技术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2023-12-22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对图中四座城市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耶律阿保机将都城定在中都B.开封见证过“靖康之变”
C.金和南宋曾在建康订立和议D.临安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
6 . 北宋苏州籍人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有“刈(割)麦种禾,一岁再熟”的记述,而在同时期同一地区任职的苏轼却在书中写道“浙中无麦,须七月初间见新谷”。从这一矛盾的记述可以推知(     
A.经济发展推动作物传播B.复种制度推广存在差异
C.历史事实记述难辨真伪D.江南地区农业发展滞后
7 . 下图为秧马图,秧马即旧时中国农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苏轼曾作《秧马歌》“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这体现了(     )
A.农学理论有了新发展方向B.农业技术注重实用性
C.文学作品能如实反映现实D.广大农民生活的艰辛
2023-12-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图示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     




这两种农具的使用
A.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B.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
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
D.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
2023-03-30更新 | 571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0 . 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
2022-11-30更新 | 52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专题05明清史(1840年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