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下表为《北宋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20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农业税变化反映农业生产减弱趋势
B.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C.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经济的发展导致非农业税占比提高
2021-11-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南宋太湖平原已经出现了专以桑蚕为生计的农民。史载,江浙地区方圆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体现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南方粮食生产日渐萎缩D.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宋时期,江南、两浙、福建和四川诸路,种茶的园户极多。甘蔗的种植则集中在四川、广东、两浙、福建4路。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共3000户居民,“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B.区域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D.人口变动影响作物的种植
6 .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主要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政府允许土地兼并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7 . 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封运送的粮食六百万石。下列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 (     
A.北方经济逐步萎缩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商业活动打破限制
2023-03-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宋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记载(部分)。据此可知,宋代(     
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湖中安吉人……唯藉蚕办生事
三湖州村落朱家顿民朱佛大者……递年以蚕桑为业
A.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呈现出商品化趋势
C.江南农民生产积极性低D.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9 . 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水稻“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这一做法
A.体现了南北粮食日趋融合的趋势B.促使外来农作物成为种植的主体
C.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安全问题D.提高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0 . 北宋时,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佣来的雇匠,即使是列入匠籍的工匠,也可从政府领取一定的“雇值”。这从本质上说明北宋时期(   )
A.工匠制度仍然存在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经济政策不断调整D.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