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558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阁臣焦芳假借皇帝的名义,裁减江西乡试名额五十名,使一大批大有前途的读书人断了仕途之路。同时,增加焦芳家乡河南乡试名额九十五名,美其名曰“优其乡士”。这反映当时(       
A.君主高度集权B.科举制已名存实亡
C.皇帝昏庸无能D.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3 . 明朝政府先后九次派人至奴儿干宣谕镇抚,推动了奴儿干都司的建立和辽东地区的开发,促进该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奴儿干都司的建立(     
A.奠定了我国西部疆域版图B.巩固了明朝的国家统一
C.引发了此后的土木堡之变D.推动了后金政权的建立
2023-02-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宇通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这一变化导致(     
A.宦官与皇帝共同决策B.宦官官秩地位提高
C.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D.专制皇权日趋强化
5 . 明代宦官魏忠贤被宠信时,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下一任皇帝继位后,魏忠贤却被治罪,最终自缢而亡。这反映的实质是(     
A.宦官拥有决策权B.宰相制度被废除
C.君主专制的强化D.宦官获得批红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伻然汉康字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       
A.获得了宰辅的地位B.取得了中央的权力
C.形成了皇权的威胁D.实质仍是皇帝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
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宦官的权力不论有多大,都不可能与皇权冲突,宦官的活动范围必须在皇权所允许范围之内。如果皇帝发现某个宦官不受控制,威胁到了皇权,皇帝随时就能纠正、废除。由此可见,明朝(     
A.内阁失去辅助功能B.皇权至高无上
C.中央机构相互制衡D.宦官专权严重
9 . 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国子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太学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内阁职权发生变化B.宦官权力不受制约
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特务机构渗透广泛
2022-12-18更新 | 42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内容可以用来解释(     

唐朝

凡书籍、文告中,遇有“虎”(李渊之父名李虎)、“渊”“民”都要加以回避。然而,史籍中尚未发现因触忌讳而遭重刑之记载

北宋

有人认为苏东坡有意将皇帝比喻为“蛰龙”,有大不敬之嫌。神宗对此却大度地说:“彼自咏桧,何预朕事?……遂薄其罪。”

明朝

朱元璋“以区区小过,纵无穷之诛”,“稍有触犯,刀锯随之”

A.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B.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士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D.文化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