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据记载,明代钦差并非都是钦差大臣,也包括低级官员、宦官及固定差遣者。钦差的选派也要经过官僚体系的运作,是皇帝与官员共同合作的结果;其派遣区域以皇帝为中心,既包括地方,也包括京城;其身份凭证除了敕书之外,有的也有关防,甚或印信。材料反映出明代的“钦差”(     
A.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B.弥补了前代监察体制的弊端
C.适应了专制统治需要D.使选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2 . 明初,朱元璋用严刑酷法惩罚官吏,并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督。此后,他强调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经》中的思想,认为“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又说“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实在于(     
A.权力机制失衡B.文官体制僵化
C.宦官集团膨胀D.官吏腐败严重
3 . 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
2022-09-22更新 | 771次组卷 | 2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4 . 明代天顺始,内阁明确实行首辅负责制,此后内阁便形成首辅与次辅、群辅的层级结构与复杂关系。如张璁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璁)后,拱手唯诺而已”。夏言为首辅时,“当国专甚”,次辅顾鼎臣,“充位而已”。据此可知,内阁首辅制的设立(     
A.源于皇权政治的需要与选择B.提高了中央机关的办事效率
C.表明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导致中枢决策权力发生变化
5 . 明朝内阁最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仁宗即位后,命杨士奇等“悉掌内制”。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答奏章,其办公地点也由御前转为文渊阁,宣德七年,文渊阁正式成为内阁官署。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A.政治地位不断上升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C.逐步掌握决策权D.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设河州卫,以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又遣西宁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抚其酋长,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宁州为卫,以喃哥为指挥”;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平定洮州叛乱后认为“洮州,西番门户,遂置洮州卫”。明初这些做法旨在(  )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增强边疆经济活力
C.维护国家政权稳定D.削弱土司统治权威
2022-06-27更新 | 88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纵观明代的艺术成就,便会发现其特有的反差现象。--是城市和宫廷建筑艺术取得了历史性的光辉业绩;二是最能表现艺术精神的绘画、雕塑和书法逊于前人,落入低谷。这一现象是明朝
A.商品经济繁荣的反映B.专制主义的产物
C.思想文化衰落的体现D.八股取士的结果
2022-03-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张居正病逝后,随即被抄家和褫夺封号;史学家钱穆认为他违反了明代政治上的最大法理。由此可见,内阁大臣主要职责是
A.制衡皇权B.掌握朝廷最高行政权C.行使相权D.承担皇帝秘书的职能
9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受神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张居正病逝后,皇帝先给予最高待遇葬礼,两年后却查抄其全部家产并流放其家属。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剧变表明
A.明代相权膨胀对皇权形成威胁B.明代官僚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
C.君臣共治的统治理念开始瓦解D.明代官员的监察体制日趋完备
2022-01-01更新 | 78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12月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10 . 永乐年间,朱棣重新启动锦衣卫,并在1420年设置东厂,厂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东厂有着侦缉、审判、监察等司法权力,它与锦衣卫一起成为独立于六部外的司法组织。厂卫组织的建立旨在
A.完善司法体系B.强化君主专制C.监视官民言行D.消除宦官专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