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明成祖创建内阁,赋予其“直接服务于决策的议政咨询权”,但这种权力并非内阁所独有,大小臣工皆可进言,如明孝宗疏远阁臣,政事多与部院大臣相商。明朝实施内阁制意在(     
A.宣扬家国一体B.实现分权制衡C.恢复宰相职权D.巩固皇权专制
2 . 李洵曾这样表述明朝的政治制度:“内阁和司礼监对于皇权来讲,内阁是“外来阁”,而司礼监是“内内阁”。两者同是皇权的附属物,皇权在不同情况下转移对两者的倾向中心,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统治功能。”关于内阁与司礼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宰相的功能B.六部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内阁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内阁这一机构在清朝被军机处所取代
3 . 1367年朱元璋发出《谕中原檄》,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下北伐元朝。后来朱元璋在登基诏书中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并把忽必烈列入历代帝王庙。朱元璋此举体现了(     
A.政治主张的前后矛盾B.对蒙汉民族平等的追求
C.对政权正统性的重视D.对恢复封建专制的意图
2023-06-18更新 | 53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之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课堂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2023-06-09更新 | 8416次组卷 | 42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改革官制B.控制军队C.禁锢思想D.加强皇权
6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有效避免了宰相专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初,设通政司负责拆分、整理、递交各类奏章,使奏章不经各部门审阅,直达皇帝;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宦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反映了(     
A.通政司的法定地位大幅度下降B.密奏制度逐渐遭到了破坏
C.官僚机制运行受专制体制冲击D.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发展
2023-05-31更新 | 931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因直接领导六部而政务繁忙。为解决此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常设的辅佑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它是(     
A.内朝B.参知政事C.军机处D.内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并说“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这反映出该时期(     
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C.政治统治日益黑暗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鄱阳湖之战是明朝奠定基业的决定性战役,对如表中此战的不同记述说法正确的是(        
文献记述出处作者
陈氏(陈友谅)之兵,曾经龙江、江州、湖广三处大败,善战者折损,却于湖潭荆襄等处征田夫市子,三丁抽一为军,号曰蓬合,且十人无一二惯战。……以故友谅战船皆不及上船之坚。《皇明纪事录》俞本(时为明太祖亲随)
(陈友谅)悉甲六十万,自武昌围洪都,楼船高数丈,皆丹漆,上下三级……围数百重。《明太祖实录》夏原吉等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修成
A.陈友谅势力远胜于朱元璋B.俞本所记不如明实录可靠
C.鄱阳湖之战结果存在分歧D.明实录存在着曲笔的缺陷
2023-05-21更新 | 4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