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罗威廉认为,“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的、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这里的“中国的世界模式”是指(     
A.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B.中国古代的羁縻政策
C.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D.新中国的“一边倒”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颁布“禁例十二条”,严格规范国子监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并镌刻卧碑,置于明堂之上,如有不遵者,以违制论。“禁例十二条”的颁布(     
A.规范了国子监的教学内容B.利于全社会形成重教氛围
C.符合封建集权统治的要求D.推动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2023-04-09更新 | 718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之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随堂练习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太祖编订《大诰》,宣布“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建文帝时下诏,官民犯罪一律“依《大明律》科断”,废除《大诰》。明成祖即位后为打击异己,恢复《大诰》,不久后又废止。《大诰》的兴废变化(     
A.印证了皇权高于一切B.说明了法治观念牢固
C.体现了中央集权重要D.反映了社会进步趋势
4 .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以一布政司为一道,共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其职责包括巡按、清军、巡盐、巡漕、巡关、提督学校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     
A.意在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达到了澄清吏治的效果
C.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权D.严重分割地方行政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史·职官志》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表明了(     
A.君主专制的日益衰落B.内阁的行政权受到了制约
C.中枢权力体制的异化D.以亲制疏统治策略的形成
2023-03-24更新 | 29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之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课堂例题
6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574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之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课堂例题
7 . 洪武年间,朱元璋废中书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明成祖在位时,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后内阁权力逐渐膨胀,明朝中后期,有些内阁大学士“实则宰相,惟品秩无一定耳”。这说明明代(       
A.并未废除宰相制度B.皇权专制不断强化
C.中枢机构形同虚设D.内阁掌握决策权力
8 .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这说明明代(     
A.中枢机构发生变化B.封建体制的僵化
C.内阁失去辅政功能D.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成祖朱棣反对建文帝“削藩”,起兵夺取政权。明代人在记述朱棣攻入应天的场景时说:“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之焚。"这一记述(     
A.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B.反映了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C.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D.否定了兵变夺权的合法性
2023-03-04更新 | 63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10 . 明朝时期,宦官比内阁更获得皇帝信任,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这反映了当时(     
A.内阁阁员得不到信任B.宦官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皇帝懒政导致大权旁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