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如成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这表明当时(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
C.宦官掌握行政大权D.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严格限定。《大明会典》规定:陕西都司,陆路2650里,计43站,限86日;岷州卫,陆路4100里,计61站,限120日……。材料说明当时(     
A.驿站推动公私信息高效传播B.官方有意拓展新闻传播途径
C.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D.政府重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3 . 明代内阁大学士可以“参预机务”,清代内阁名义上为一切衙门之首,“掌议天下之政”,但皇帝批答奏折,“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遭受破坏B.内阁职权逐步削弱
C.政务决策开始封闭化D.丞相制度名存实亡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破集庆(今南京),并将其改称为“应天府”,建国后又将朝会场所定名为奉天殿,并一改前朝皇帝降诏一般以“诏曰”开篇或者直接书写诏书内容的传统,规定降诏必定要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篇。朱元璋此举意在(       
A.传播天人合一理论B.彰显统治的合法性C.规范公文书写程式D.顺应经济重心变化
5 . 观察下列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明太祖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B.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C.内阁拥有“批红”的特殊权力D.宰相职权分散为行政、军政、刑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2023-05-08更新 | 1070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之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课堂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2023-09-26更新 | 207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历史试题
8 . 明朝仁、宣帝赐印章于阁臣,独允许他们遇大事时印封密揭(秘奏),以便专呈御前议事,此谓“阁揭”,往往能得到皇帝的重视。据此可知,当时(     
A.阁臣遇事可临机裁决B.阁臣的地位有所上升
C.内阁拥有了行政大权D.阁揭的呈递频率颇高
2023-05-02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之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课堂例题
9 . 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2023-04-28更新 | 1334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票拟是在没有中枢权力机构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的办法,它对明代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票拟批答拉开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距离,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
C.为皇帝怠政创造条件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