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官秩正七品,是直属于皇帝的独立监察机构。其通过封驳与注销,监督控制六部的全部工作,拥有弹劾百官的权力,必要时还可以充任使臣,参加重大刑狱案件的审理。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A.减少了内阁决策的失误B.削弱了监察权的独立性
C.有利于维护君权的统治D.降低了行政司法的效率
2023-02-19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记载,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这一变化导致(     
A.宦官与皇帝共同决策B.宦官官秩地位提高
C.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D.专制皇权日趋强化
3 . 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规定:“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此规定(     
A.遏制了藩王势力的增长B.削弱了司法机构的权力
C.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D.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理念
2023-02-03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可选资格,一般来讲,必须是翰林出身。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据统计,在明朝170位大学士中,通过尚书人阁的有110人,通过侍郎人阁的也有24人,绝大多数是翰林出身。明朝此举(   )
A.利于强化内阁的辅政功能B.意在完善法定中枢权力体系
C.一定程度制约了专制皇权D.使内阁与六部形成制衡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国家礼制中的一个重要祭祀内容是四海祭祀,分设西海(陆地)、北海(陆地)、东海和南海四海坛庙,用国家吉礼中最高级的天地配祀。国家对四海祭祀意在(     
A.强化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B.巩固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
C.增强海权意识和海防建设D.强化礼制的基层教化作用
6 . 明熹宗时期,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极受宠信,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然而,崇祯帝即位后即逮捕法办,迫其自缢而亡,余党亦被肃清。这反映出明朝(     
A.专制体制的稳定性B.皇权受到太监钳制
C.内阁失去辅助功能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反映了(     
A.内阁已成独立行政机构B.内阁完全实现宰相化
C.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加强D.阁臣专权现象的重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     
A.成为法定中央决策中枢B.意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D.本质上服务于专制皇权
2023-02-06更新 | 152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9 . 明初,朱元璋废丞相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宰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D.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
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