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国子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太学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内阁职权发生变化B.宦官权力不受制约
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特务机构渗透广泛
2022-12-18更新 | 42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必3)
2 . 朱元璋初称吴王,开始筹划建国的蓝图时,就极注意总结元朝的教训。他常对徐达等人说:“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乱。”可见,朱元璋当时的动机是(     
A.防止出现权臣B.废除丞相制度C.设立内阁制度D.批评元朝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     
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
2022-11-06更新 | 7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情况(       
A.表明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B.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C.说明内阁的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年轻化
2023-03-15更新 | 381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清康熙时期,人们认为宋朝治政最为理想,开始将朱子学作为官学予以重视,君主与生表、官僚结成师友关系。雍正也尊重朱子学,但使用“公忠”这一概念来阐述君主与上大夫、官僚之间的关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的绝对化趋势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满汉矛盾逐渐淡化D.官僚议政权被削弱
6 . 在明代,皇帝只要对阁臣的信任或“恩宠”稍衰,便会将重要的奏章留中不发或对内阁票拟百般挑剔,此时六部的长官甚至也会趁机刁难阁臣,不听招呼。这反映出当时的政坛(     
A.人治色彩突出B.决策机制异化C.内阁形同虚设D.六部分权制衡
7 .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8 .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对当时的内阁大臣评论说:“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故自世宗以来,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这表明(     
A.内阁掌握中央的决策权B.阁臣已演化为宰相
C.阁臣存在一定政治风险D.内阁成为六部上级
9 . 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
2022-09-22更新 | 771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仁宣时期,阁臣地位骤显,并以“票拟"的形式参与政治,在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加之阁臣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这(     
A.削弱了内阁的行政大权B.约束了君上大权的实施
C.确保了明朝的政治清明D.减少了君主专制的失误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