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洪武七年(1374年),皇侄朱桓在定远知县任上贪赃枉法,监察御史郑士元等人到定远县查访后认为朱桓之罪当诛,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故朱元璋不想治朱桓死罪。而郑士元却据理力争,最终朱桓被处斩。这表明了(       
A.国家司法随意无序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明朝吏治腐败难治D.御史权势失去控制
2 . 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A.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B.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C.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 . 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对此前的都司、卫所分布“收缩内迁”,将北平行都司治所迁于保定,并将其名称改回为“大宁都司”,把从山海关到居庸关一带的61个在外卫所和在内卫所、三个守御千户所改属“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其做法(     
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理念B.确保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
C.整合了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2024-0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大数据联考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续文献通考》记载,明代六科执掌,“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执奏封还”。《明内廷规制考》指出,对于皇帝的“传奉”诏旨,无论朱字或墨字“传帖”,承受官衙,如认为“事未稳”则须“执奏”。据此可知,明代的“执奏”(     
A.促使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B.有利于提升专制皇权统治效能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君主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024-02-27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朝宰相机构废除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上五品官,在外方面官,皆具职名,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则先定期职任,然后奏闻。”这说明(     
A.六部的权力有所扩大B.皇帝进一步擅权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科举制度的完善
2024-02-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朱元璋主持编纂的《皇明祖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这一规定旨在(       
A.禁绝大臣干预皇位继承事务B.否定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度
C.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进一步加大中央集权的力度
2024-02-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某朝行政中枢运转机制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但忘记标注一处“机构”的名称。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图中划线的“机构”应为(       
A.中朝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
2024-02-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明世宗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这反映了内阁(     
A.对君主权力产生威胁B.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
C.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
9 . 顺义区某班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使用了如下标题,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①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创立者——禹          ②唐太宗与郡县制的建立
③宋代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④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沿革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24-02-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10 . 巡抚初设之时,主“安抚”天下军民而非主“监察”,“事毕复命,即或停遗”;而明中叶,为适应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这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巡抚成为介于行省与三司之间新的省级军政长官,明代走出“三司”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地方政权运行的集权化趋势B.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C.行省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D.社会主导力量出现下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