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太祖初定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宰相)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繄宰臣是系。其贤邪忠佞,清正贪鄙,判若白黑,百世不可掩也。

——摘编自《明史》

根据材料,概述明代内阁制度的变迁过程。
2023-09-1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8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时期的内阁大学士虽参与对国家机务的处理,但品秩低微,仅正五品,而且“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洪熙皇帝即位后,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至正二品,又加封他们“公”、“保”等荣衔。宣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为其设置了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又令内阁大学士,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形成了“阁职渐崇”的局面。与此同时,为防止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宣德皇帝打破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的禁例,设立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命翰林学士陈山等教授小宦官读书。还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正如时人陈孜所云:“我朝祖宗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内外相维,可否相济……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取自圣裁。”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刘文正(统勋)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每值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事偶误,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祗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其端严慎密如此。

——摘编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熙、宣德两朝中枢体制的变化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枢体制演变的影响。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最初目的,并归纳其运行的特点。
2022-09-28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4-【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成祖迁都做出合理解释。
(2)提取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后金)迁都的特点。
2022-02-23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城址变迁

材料一



(1)依据上图对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和城市布局进行简要说明。

材料二 从辽、金朝起,中国政治上的统治重心开始北移,燕京(今北京)成为此后历朝统治的政治中心,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开始民族得到了南北大调动、大迁徙、大融合,改变了民族人口分布的格局。民族意识、中国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人、汉人、党项人、女真人,同是国人,今皆一家。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辽金时期政治重心开始北移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48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三   明太祖废宰相后,日理万机,事务繁忙,不得不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选民间老儒充任,后改设殿阁大学士,皆轮值备顾问,咨询政务,讲论经史。此外,又任用一些翰林院官员协助处理奏章。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图1、图2所示,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对图2中人物的对话进行解释。
2021-08-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后,其统治在中央和地方推行哪些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指出军机处设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8 .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高一


(1)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2019-11-04更新 | 548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并结合唐、明、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

——摘编自渖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