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内容是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在印度半岛的相关活动。由此可见,明朝(       

国家

概况

古里国

建碑亭,碑文中写道:“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成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柯枝国

赠予明成祖给柯枝国王的印诰,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山,并在山中刻石:“山之崭兮,海之深矣,勒此铭诗,相为始终”。
A.有效统辖印度半岛B.传播儒家文化观念
C.注重发展友好关系D.改变域外国家风俗
3 . 明代有诗云:“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该诗的作者应为(     
A.郑和B.郑成功C.戚继光D.李自成
2022-11-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有诗云:“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该诗的作者应为
A.王守仁B.戚继光C.郑成功D.李自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瓦剌俘虏明英宗B.澳门被殖民者强占
C.荷兰独占台湾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 . 戚继光有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中“十年驱驰”是为了抗击
A.沙俄侵略者B.荷兰殖民者C.倭寇D.噶尔丹叛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遢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澳门被殖民者古据
C.瓦剌俘虏明英宗D.荷兰独占台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戚继光诗《望厥台》:“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句反映了
A.郑和七下西洋,远航海外B.政府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C.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D.抗倭报国的家国情怀
9 .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东北地区遭到侵略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到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2021-01-06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