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学者,对明朝海禁政策展开了探究,并撰写了如下记录:

一、①海禁令在朱元璋时,周全又完备,到成祖永乐时虽不断重申,但他更关心的似乎是诏谕海外诸番,宣扬国威,显示皇恩浩荡。此后宣宗、英宗、景帝虽然恪守祖训,厉行禁海,但基本流于形式。明政府也许不曾想到,这场严厉的海禁相反却刺激了海上走私贸易的勃兴。因为沿海地区地贫土瘠,人口日增,人民生活困苦,至隆庆时终于被下诏废止。沿海地区人们纷纷出海谋生,维持生计。至于天启—崇祯年间,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内忧外患,则使海禁更是成为一纸空文。【1】②嘉靖年间,倭寇依旧,浙江巡抚朱纨以严刑峻法惩治“通倭大滑”“巨奸”,以加严海禁,结果反被罢黜下狱而死。1560年,凤阳巡抚唐顺之并请于浙、闽、广三省复设于嘉靖初罢废之市舶司,对外国商船管理,部议从之。

二、③历史的吊诡在于,西欧白银太多,明朝商品过剩。恰巧中国1567年“隆庆开海”正成为举国上下的开放共识,朝贡贸易开始让位于民间私人贸易,走私贸易从此变为合法贸易,东南沿海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了。明朝商品不仅价廉物美,种类繁多,而且生产量大,规模效应强,涉及丝绸、瓷器、茶叶和药材、食糖类,可以说,【2】④“正是中国的市场及其在制陶、纺织和一些农产品(茶叶)加工方面工业的发展,才创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⑤就在短短的5年后,崇祯用一根绳索把大明王朝缢死在一棵老枯树上。历史以无情的现实再度诠释了“成也海禁败也海禁”的辩证法。

该学者探究中所运用到的参考资料:

【1】《明史食货志》,卷八十一,第57页

【2】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在该学者撰写的①②③④⑤条记录中,哪几条属于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哪几条属于探究者(包括他人)的评价?(写序号)
(2)根据记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变迁进行评析。
2023-11-12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社会是头枕三河(指司马迁所说的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西北草原,运行在大陆帝国的封闭轨道上。汉唐时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尽管驼铃悠扬,商旅不绝,但这并不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封闭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这种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长途贩运型商业,与宋以后兴起的主要为黎民百姓服务的、以日常生活用品(如粮食、布匹、陶瓷、茶叶等)和生产资料(如农具、煤炭、木材、土地等)为主的规模型商业不可同日而语。晚唐以后,经济重心由于向东南方向移动而更加靠近拥有优良海港的沿海地区,为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提供了某种历史机遇,加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我国社会开始脱离了原先内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出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改编自张全明、李文涛《宋史十二讲》

料二   明中期时,郑和下西洋之事因前人转述或记载失真、变形,在世人认知中已与史实大相径庭。例如陆容《菽园杂记》对郑和下西洋航行次数、航行年代、随行人员等的描述都与史实有出入。世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也多有异议,此时黄省曾广泛涉猎古今文献,尤其是随郑和下西洋人员马欢编写的《瀛涯胜览》等,如实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时南海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如《三佛齐国》生擒陈祖义、满剌加建碑封城、《苏门答剌国》生擒苏干剌等事。这不像同时代其他人因郑和是刑余之人而贬低他,反而称赞郑和是不辱君命、智勇双全的航海英雄。在“论曰”还肯定了明朝“王者无外,怀远以德”、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以及宽猛相济、恩威并用的对外策略,成为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重要印证与补充,还原了郑和下西洋的原本面貌。

——改编自陈丹丹《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论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唐以后我国从“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转向“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学价值。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出现了大量内容涉及海洋的小说作品。探寻这些涉海小说的价值意蕴,有助于从微观视角丰富人们的历史认识。

书名小说情节
《三宝太监西洋记》番王酋长们乘坐郑和宝船来华进贡珊瑚、果下马、歌毕佗树等各色珍宝,通过进贡人表达臣服之意,大明天子礼待并赐予他们更为丰厚的回赠
《西湖二集》(大海寇汪直)认为:“俺请开互市,彼此公平交易,都有利息,并不扰害你中国,你不许俺开互市,是绝俺们生意,俺们不免杀入中国抢掳罢。”
《客座赘语》“欧罗巴国人利玛窦者,言画有凹凸之法,今世无解此者”。他以自鸣钟、三棱镜、万国图志等奇巧器物为纽带,于各级官绅唱和之间传教

——据程雁群《明代涉海小说研究》整理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其中蕴含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进行评述。(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8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材料四 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成祖遂派郑和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及其团队,开辟了蓝色海洋的郑和时代,对世界影响深远。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3)据材料三,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3-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

——卜宪群《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自选角度,评述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2020-01-17更新 | 389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   永乐十五年(1417)十二月,郑和奉命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回国,并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作第五次远航。这时的明朝,威震海外,它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发展起来,互市通商者,络绎不绝。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十七年(1419)七月前来朝贡者中,有诸国的王子、王叔或王弟,所献礼品也为各国珍奇异兽,如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麒麟、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麇里羔兽等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