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西洋”是古代中国人对西部外域地理的称谓。 “西洋”一词约出现在元朝,指今天的南亚或东南亚。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实指后来的“南洋”,即包括东非在内的印度洋等区域。明中叶以后, “西洋”则变为更远方的“泰西”。“西洋”概念变化反映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松动B.时人眼界扩大C.国人海权意识加强D.中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皇帝在诏令中规定“赍敕及锦绮纱罗绫绢等物,赐诸(朝贡)国”,并为他的船队提供了银两铜钱等,以便在印度洋国家进行贸易。此诏令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
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实施了开放的海洋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郑和船队“海外代购”金锭,其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是(       

A.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明朝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表现D.明代区域文明交流的产物
2024-03-01更新 | 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下表为明代沿海地区主要海防卫所城池的数量统计。

地区辽东山东北直隶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
千户所城数量(个)9232220321958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朝海防布局的因素。
2024-01-31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4次组卷 | 200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6 . 图所示战役的胜利(       
A.维护了朝贡贸易安全B.驱逐了荷兰殖民势力
C.扩大了国家领海范围D.打击了倭寇嚣张气焰
2024-01-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曾随从郑和出行的马欢、巩珍、费信,回国后纷纷著书,他们在著作都详细介绍了沿途各国的自然风光及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B.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C.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以政治利益为出发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B.推动了对外贸易巨大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D.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郑和说服明仁宗保留宝船队时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A.深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B.强调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
C.具有一定的海洋忧患意识D.主张夺取和控制南洋地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