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蒜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说明
A.西方文化已被完全接受B.康熙帝思想保守落后
C.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D.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
2020-10-23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五大素养专项训练-专题01唯物史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帝面对准噶尔汗噶尔丹的叛乱,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重大胜利。其中康熙帝以火器为前列,摧毁噶尔丹“驼城”战术的战役是
A.乌兰布通战役B.昭莫多战役C.雅克萨之战D.科布多之战
2020-10-2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10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

——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
2020-07-12更新 | 222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8选修内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各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292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8选修内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上述康熙诗句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三藩”之乱
C.收复雅克萨之战D.清朝设立台湾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对清朝的不少制度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美和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宣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玉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康熙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

——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2)据材料概括康熙旗务改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在内政方面的建树。
2020-07-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678年,康熙帝下令在北京开设博学鸿儒科,要内外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来京,皇帝亲试录用。次年春,录取了50人,这些人都是当时儒学名流,均在翰林院供职。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化解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B.提高汉族地主的政治地位
C.彰显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D.选拔德才兼备的名人名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情景一 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2)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2020-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巅峰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熙在清初这个民族冲突、社会失序的特殊时代,从儒家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资源,进行了文化软实力构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王胜军《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并列举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0-05-1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 . 康熙皇帝曾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而雍正皇帝则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这表明
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
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