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殿试制策中,康熙帝明确表示欲探究理、数之“奥旨”,迫切需要“得而详之”。耶稣会士白晋曾有记载:“康熙皇帝终于摆脱战乱,顺利地与俄国人缔结了和约。这样一来,中国人,不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都过着长期的和平生活。因此,康熙皇帝比以前更加热心地努力研究西洋科学。”但很显然,在以科举为进身之阶的士人中难觅精通数学的人才。材料反映了康熙帝时期
A.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协助治理
B.意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而力求改革
C.被选拔的士人缺乏研究和创造意识
D.实行“一体贸易”有利于中西交流
2021-05-1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0】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乙未,上巡幸塞外,驻跸乌喇岱,谕扈从诸臣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下列各项中,体现“施恩于喀尔喀”的是
①多伦会盟②改土归流③征讨噶尔丹④重建布达拉宫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康熙皇帝曾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而雍正皇帝则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这表明
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
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