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2019-09-22更新 | 671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核心特点是
A.以皇权为中心
B.地方服从中央
C.以血缘为纽带
D.等级森严
2.下图所示的管理体制确立并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周朝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朝的郡国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4.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明朝出现“内阁”
C.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D.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2019-09-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9-06更新 | 2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A.蒙疆等地区已经被列强侵占
B.满族依赖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D.清政府具备了近代外交的意识
2019-08-24更新 | 165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2019-08-21更新 | 201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
2019-01-30更新 | 1435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548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B.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D.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