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
C.经济互通强化了国家认同D.政府以经济手段争取民心
2024-03-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冯尔康先生认为,雍正帝的政治才能,“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比较了解下情,二是比较了解自己,三是建立在这种了解基础上改革政治的抱负”。雍正帝比较了解下情主要得益于(     
A.内阁制B.奏折制C.军机处D.议政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年)为处理西北军务,雍正帝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军机处的建立标志了什么?
2024-02-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国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中使用的“盛世”一词,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B.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C.康乾盛世的实至名归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学者葛剑雄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权的更迭无任何规律可循B.王朝历史不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
C.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D.从今天的角度就能正确解读历史
2024-02-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清朝实行奏折制度,拥有具奏权的地方督抚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大事,整个过程是单线联系。某个大事决定前,其实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讨论往往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A.提升了政府行政的效率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D.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
2024-02-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清代奏折创立之初,只在京城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中使用,雍正时规定“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变化(     
A.推动皇权向地方渗透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D.确保了国家决策正确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宰相为百官之长,多由一两位功臣、外戚担任,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拥有相对独立的衙署。汉武帝时实施内外朝制,军国大事由皇帝和中朝官员于内廷商议后,再交丞相讨论执行。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颓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清代政治在私心的作用下,制度的意义少,而法术的意义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至唐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政治“法术的意义多”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下列是明清时期中国疆域图,结合所学可知(       
A.中国出现康乾盛世B.中国疆域版图奠定
C.中华帝国面临挑战D.中国跟上世界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