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所示是北京故宫所藏的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说明清代前中期(     
时期名称所记录事件
康熙时期北征督运图册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西路大军向前线运送军粮
雍正时期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的情景
乾隆时期潞河督运图卷清代乾隆年间潞河及通州的漕运实况
A.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D.绘画艺术形式出现了创新
2024-05-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二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23年爆发的罗布藏丹津叛乱引起了清朝统治者对(青海)河湟地区的高度关注,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下沉”到河湟乡村地区。“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此种部落与切近内地者不同,自应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据此可知,清朝对河湟边疆地区的治理(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体现了国家实行蕃汉分治的思想
C.实行统一的治理模式D.有利于边疆族群国家认同的形成
4 . 1793年,清政府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驻藏大臣有遴选西藏官吏之权。清政府还规定:一切对外交涉事宜统由驻藏大臣处理,地方政府的赋税和支出由驻藏大臣审核。材料表明(     
A.清朝对西藏实施全面管理B.清朝边疆得到治理和巩固
C.西藏教俗领袖由朝廷任命D.驻藏大臣掌控着西藏财政
2024-04-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恰当的节标题应该是(     
第X节
①前期的统治政策
②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
④国力由盛入衰的逐渐转化
A.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B.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
C.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D.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4-04-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料二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佛陀,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之教。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总护西域三十六国。有汉一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域都护有20余人,以东汉的班超最为著名,汉和帝称赞班超“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除西域都护府等中央派出机构外,西域地方事务由汉朝册封的西域诸国君长具体管理。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些地方官员达376人,“皆佩汉印绶”。自汉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设置机构行使管辖权,如东汉的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元代的行省制、清代的伊犁将军等。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新疆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实现政治体制的划一。在西域都护府的管护之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架起了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陆上桥梁,惠泽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珍《西域都护府:开创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管护西域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3-22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疆的满族源于清代迁至新疆驻防的满洲八旗。清军进驻之地别立满城,使旗人居住其中,保持旗民界限。到嘉庆年间,满城遍布天山南北各战略要地,新疆满族人口已达68440人。新疆满城的建立(       
A.有利于促进满汉民族融合B.加快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C.加重了新疆的资源承载力D.巩固了大一统多民族国家
22-23高一下·浙江湖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方面,清朝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A.册封达赖和班禅B.设立盟、旗两级单位C.推行猛安谋克制度D.设立澎湖巡检司
10 . “因俗而治”是我国历代奉行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概括和总结,清代发展并完善这一政策,有利于(     
A.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2024-01-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