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的疆域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传统的边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B.海疆开始出现威胁
C.灵活的民族政策促进国家治理D.海权意识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朝政府编修《大明一统志》,所构建的疆域观未包括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清朝前期设一统志馆,隶属于内阁,选用内阁、翰林院等官员充任,《大清一统志》由各省县、蒙古等藩属、部分海外朝贡国的地志汇编而成。清朝这一举措(     
A.意在构建新型“大一统 ”观念B.说明统治者具备近代国家观念
C.进一步拓展了清朝前期的疆域D.强化了对思想文化的全面控制
2024-06-0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08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此举意在(     
A.培养国人近代国家观念B.学习西方先进测绘技术
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了解近代世界发展大势
2024-04-08更新 | 266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代以前,帝王构建的“大一统”疆域观未包括长城以外地区。而清朝皇帝反复强调长城以外是国家“大一统”疆域的组成部分,官方的《大清一统志》也以昭示“一统之盛”“一统无外之盛”为宗旨。清政府的这一观点(     
A.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管理B.适应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C.反映出传统华夷观念已完全瓦解D.直接促成了境内各民族的社会进步
2024-04-01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初,台湾“草昧初开,无文献之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知府蒋毓英等人纂修《台湾府志》,其详细书写了台湾从“化外之地”到“纳入版图”的过程,并为施琅等21位平台有功的将领立传。《台湾府志》的纂修(     
A.体现了国家统一的现实考量B.开启了中央对台湾管辖
C.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D.奠定了收复台湾的基础
2024-03-16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以前,历代实行两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是内地行郡县制,二是边疆少数民族行朝贡制。清朝则把郡县制深入推进到边疆地区,国家派官治理,落实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权。这一变化表明(     
A.朝廷因俗而治的策略B.朝贡体系退出历史舞台
C.边疆治理模式的创新D.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2024-03-01更新 | 25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朝时,西北军用马匹主要是通过茶马互市获得的,朝廷在西北设立秦州、洮州等8个茶马司。清朝顺治至雍正年间,西北茶马司大体在5个左右。到乾隆中叶,西北各茶马司被朝廷裁撤。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明清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马匹在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C.各民族之间差异逐渐缩小D.茶叶的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代前期,“大约从嘉庆中期开始,由于西北边疆经常动荡不定,西北边疆地理研究之风开始悄然而起,并很快弥漫开来,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于林风尚。”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列强加紧侵略渗透内陆地区B.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得以发展
C.国人对边疆危机的忧患意识D.“海防”与“塞防”之争日益加剧
9 . 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