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1 .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政策折射出古人的天下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

——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已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孔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理边疆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分析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
(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疆域空间,试从开疆拓土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践。②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思想文明,试分析儒家天下观的演变与新见。
2020-09-10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康熙帝在位61年,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到两岁的玄烨还是染上了天花……顺治皇帝遗命,立不足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清王朝立储的考虑,实际与当时的中国民间观念是相通的,在当时民间甚至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康熙帝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康熙十七年,皇太子胤礽出痘,当时正值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帝为护理太子,竟然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

——《看历史:透过细节看中国转变》

材料二   康熙对郑氏及其官兵一直抱着“循于招抚,不事轻剿”的态度,而且多次遣使去台湾同郑经谈判议和,郑经却欲继续割据自立,要求“按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结果谈判不能进行下去。康熙认为台湾皆闽人,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坚决不允许台湾独立,这显示出康熙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熙帝面临哪些危机?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高瞻远瞩”是指什么? 有何意义?
2020-08-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热衷于西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a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二较之明末,西方科学在清初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时西学的传播往往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康熙帝替代了士大夫阶层,成为推广西学的主要领导者。但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使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也不可能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和创造大量物质财富、获得更大利润。然而正因如此,诸多的评判和标签加在了康熙帝身上,使得他或被认为是贡献卓著的“科学家皇帝”,或被认为是“窒塞民智”的“罪魁祸首”。

——摘编自刘溪《西方科学与康熙帝圣王形象的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并解释材料中“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为何“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0-08-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收复台湾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禆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份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圣祖仁皇帝实录》(二)卷116,康熙二十三年

材料二   据时人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的实地观察,闽粤沿海地区“界外疆场彧彧,禾麦穟穟……一望良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阤垣复为华堂雕桷”……台湾人口也有较大增长,从康熙二十二年的10万左右,增长到康熙六十年的近30万。

——李细珠《略论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政策的演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说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地区政策调整的内容及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调整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海峡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调整理台政策的政治意义。
2020-07-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帝王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值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注:指儒家六经之学)从此缺矣。陈之王也(注:陈胜称王),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

——【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

——【清】蒋良骐《东华录》十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秦始皇与康熙对待儒学的态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其统治各自带来什么影响?
(2)有观点认为康熙帝对汉族尊奉的孔子像行拜跪之礼,是为了“消除满汉之间的界限”,你是怎么看待这一观点的?
2020-07-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

——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
2020-07-12更新 | 222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7 . 康熙皇帝对西方科技十分关注,被誉为“科技皇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康熙没有排斥西方文化,而是主张认真学习,为己所用。他不仅热爱自然科学,而且对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西方的宗教、文字、音乐、绘画都有了解。在用科学方式解决中西历法之争后,他重用来华传教士,不断引进西方科技人才,而且还在宫中设立算学馆,固定设立天文历法学校,并扩大招生。

——摘编自张云筝《康熙西学中用的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受传统夷夏观影响,康熙以及中国的士大夫对世界的了解比较欠缺,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重视经验和实用的传统科学认识方法在康熙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把传统科学“师法古人”的认识论原则即过分重视回溯古代权威的思想观点,维护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

——摘编自闫大伟《康熙西学观形成原因浅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对西学认识的不足之处并简析其成因。
2020-07-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对清朝的不少制度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美和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宣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玉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康熙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

——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2)据材料概括康熙旗务改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在内政方面的建树。
2020-07-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熙帝在位61年,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到两岁的玄烨还是染上了天花……顺治皇帝遗命,立不足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清王朝立储的考虑,实际与当时的中国民间观念是相通的,在当时民间甚至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康熙帝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康熙十七年,皇太子胤礽出痘,当时正值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帝为护理太子,竟然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

——《看历史:透过细节看中国转变》

材料二   康熙对郑氏及其官兵一直抱着“循于招抚,不事轻剿”的态度,而且多次遣使去台湾同郑经谈判议和,郑经却欲继续割据自立,要求“按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结果谈判不能进行下去。康熙认为台湾皆闽人,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坚决不允许台湾独立,这显示出康熙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熙帝面临哪些危机?结合所学,康熙帝采取了什么态度及方法?
(2)材料二中康熙帝希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不得摘抄原文)?康熙帝的“高瞻远瞩”是指什么?有什么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康熙帝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2020-07-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押题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康熙帝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

——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在巩固政权、思想文化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2020-06-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学习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