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据记载:凡皇帝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黄匣中,禁止闲人窥视,再交军机大臣捧入请旨,然后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命军机章京起草谕旨,经皇帝改定后,交各部院办理。据此可知,军机处的特点是(       
A.严格保密B.运行高效C.不存定制D.分工明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材料二   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外采取了什么政策?(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培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022-11-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1905年,陈宝琛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4 . 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采取军府制统治,设立将军,兼管军务和民政;在北疆的蒙古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在西南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这体现了清朝(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威被削弱B.打破了旧的地方行政区划
C.边疆地区的政治局面得以稳定D.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2022-08-05更新 | 1447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涉及军机处的一些现象。表中变化(     
清初“奏折直达皇帝,臣僚不得与闻”成为成例
乾隆时和珅“在军机时,虑人举发,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
嘉庆时闲杂人等“借回事画稿为名”聚集军机处周围,虽经整肃好转,但是不久“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
A.说明大臣专权现象严重B.反映了军机处的性质发生变化
C.显示出军机处规模扩大D.表明军机处的保密原则被破坏
2022-07-06更新 | 4475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至清中叶,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清政府在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其中台湾隶属于
A.山东省B.直隶省C.福建省D.浙江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盛世滋生图》(局部)。它再现的“盛世”是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大定之治”D.“康乾盛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赵翼(乾隆中期担任内阁中书和军机章京)在《檐曝杂记》记述:“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西陲用兵”指雅克萨之战B.清朝内阁被军机处所取代
C.奏折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D.军机处负责起草机要文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清代雍正时期,所有在京王公贵族,文官京堂以上,武官都统以上;地方官员文职按察使以上,武职总兵以上,都可上递奏折直达天听。《大清会典》中载奏折制度为“欲受明目达聪,以绝天下之壅蔽也”。这表明清代的奏折制度
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察B.利于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C.强化了对平民的控制D.推动了皇权专制走向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清朝在部分地区的治理措施。由此可推知,清朝
地区事件
蒙古设立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新疆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及雏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并于1762年设立伊利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西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尊号,并于1727年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A.地方治理因地制宜B.“夷夏之辨”成为社会主流
C.中央集权日益弱化D.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