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下图是明朝皇帝用来和西番各部落以茶换马的信物。信符正面是篆楷书“信符”二字,背面上面是篆书“皇帝圣旨”,下面左边是篆书“合当差发”,右边是篆书“不信者斩”。上述材料说明(     
A.茶马互市实质具有官办性质B.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良性互动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D.信符成为中央连接边疆的纽带
2022-12-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自古以来,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廓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作为独立立法体系的国家之间的法律——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这个公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邓正来《王铁崖文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国际法原则确立的过程。

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了全面布置。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3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主题,并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
2022-12-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朝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入海;乾隆二十二年又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以下对“闭关自守”政策分析有误的是(     
A.实质上是官方垄断贸易B.外商在华贸易受到限制,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力图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D.给后人的启示是:“避免虚骄,顺应潮流”
4 .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材料二: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2022-12-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清朝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除了盟旗制度,清代统治者对蒙古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①军事平叛       ②实行联姻       ③设置办事大臣       ④改土归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雍正曾说:“中国(此指汉族地区)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哪些属于“塞外一统极盛于我朝”的原因(     
①设置宣政院 ②联姻 ③平定叛乱 ④册封达赖和班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11-1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A.表明选官制度日臻完善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两国使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经过半个多月交涉,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与外国缔结的第一个正式条约。条约签订后,中俄贸易关系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中段边界未定,影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雍正时双方重开边界谈判,于雍正五年(1727年)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此后中俄中段边境也得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安宁局面。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清朝(     
A.开始放弃朝贡贸易政策B.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C.正逐步地走向对外开放D.具备了近代国际法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者在论述军机处时认为:雍正七、八年时,雍正的主要或潜在的政治对手均被消灭,皇权已经取得对臣僚的绝对支配地位,所以无须利用军机处来强化皇权。保障皇权独裁权威的众多制度措施如奏折制、秘密建储等已相继推行。再结合军机处的职能和“承旨”等特点来看,军机处本身只是皇帝的一个顾问机构和秘书班子,已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清廷的权力格局。该学者认为(     
A.军机处的设立是为了消灭政治对手B.军机处设立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独裁
C.清朝的皇权强化只通过军机处就可以完成D.军机处虽不能改变权力格局,但握有实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