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去世后,郑经袭承王位,他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背叛了其父的立场。清政府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郑经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作出过重大的让步,但郑经在其要求得到满足后,却一再横生枝节,制造新的障碍。郑经倒行逆施,参加了三藩之乱,给两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致其众叛亲离。康熙亲政前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对台湾采取招抚政策,善待郑氏归诚者。施琅向康熙密陈攻台方略,分析攻台的重要性,从选将、练兵、筹饷、制器、造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办法,又从守土、赋税、边防、后患等方面深入分析,得到皇帝的赞赏。郑经去逝后,台湾内部纷争不断,加之干旱等原因,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平定三藩之乱后,大陆社会安定繁荣,康熙帝得知郑经病逝的消息,即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姚启圣督运粮饷,武力攻台。膨湖之战后,军前议和,郑克塽投降。台湾解放后,清廷大臣对台湾的弃留,有明显的分歧,关键时刻,康熙帝一锤定音:“台湾弃留,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于是,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归福建管辖,结束了台湾长期孤悬海外的局面。

——摘编自王政尧《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康熙帝决定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解放台湾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战沙俄,签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属于康熙对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有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③亲征朔漠,和善蒙古。④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如此说的主要依据是
A.加强喀尔喀部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B.帮助喀尔喀部摆脱漠西蒙古控制
C.组织会盟使喀尔喀各部诚心归附
D.在喀尔喀地区开始实行盟旗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这反映出满洲贵族统治者已接受儒家文化中的
A.克己复礼的主张B.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为政以德的思想D.天下为公的主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清实录》

材料二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

(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