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347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

材料二   1684年海禁政策废除后,众多沿海华人到东南亚的吕宋、马六甲等地进行贸易,并逐渐定居于此,这些海外华人中包括部分明末反清移民和从台湾出逃的郑氏后人。康熙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逐步禁止内地人民前往南洋。1717南洋禁海令出台,禁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前往东南亚、南亚等南洋海域进行贸易。

——以上均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废除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熙帝时期海外政策变化的认识。
3 .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康熙下令:“今罗刹复……城盘踞,若不速行捕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其令将军萨布素……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边城以战。“此战的胜利
A.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的通道B.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C.助推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D.使喀尔喀蒙古贵族臣服
4 .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政策折射出古人的天下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

——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已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孔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理边疆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分析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
(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疆域空间,试从开疆拓土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践。②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思想文明,试分析儒家天下观的演变与新见。
2020-09-10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