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而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这反映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基本政策是(     
A.扩大贸易B.招抚授官C.因俗而治D.军事控制
2023-11-20更新 | 216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汉武帝发兵助东瓯人打击闽越人。公元前110年,汉将东越居民迁徙于江、淮地。公元前112年,汉军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个郡(后缩为七个郡)越人贵族多归汉,被封为列侯。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二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付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中国封建王朝的边疆政策,自秦汉时期初具规模后,经隋、唐、元、清诸多大的统一王朝边疆经略实践的充实、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颇具特色的。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治理岭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
2023-09-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没有出现过以“中国”为国名的朝代,却又都以中国为通称。据初步统计,《清实录》(清代官修史料汇编)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有1477处。不同时期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咸丰
同治
光绪
63
60
41
173
306
283
605
据此可知清朝(     
A.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B.疆域观由传统走向现代
C.民族平等获得广泛认同D.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在客观作用上的相同点是(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朝(     
A.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B.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D.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后,唐朝在就申好睦,静乱息民治边思想的指导下,推行怀柔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实现了合同为一家,唐太宗还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边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元朝虽然只统治了近百年,但在这期间,中原和边疆地区的民族大交融,不仅改变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具体事例说明唐王朝推行“怀柔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并指出元朝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并列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古代国家治理边疆的意义。
2023-06-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摘取的部分清朝重大事件记录。据此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军大举出兵台湾,郑氏首领请降。清朝在台湾设府统治,隶属于福建省,并驻军镇守。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立两国东段边界线。
雍正四年(1726)在明朝基础上,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进行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菩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
A.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B.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
C.康乾盛世的鼎盛局面D.清朝国家版图的开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一下民族战争非常频繁导致民族关系持续恶化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政权加速封建化并实现国家统一
C.模式一、二下少数民族内迁导致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得到巩固与加强
2023-02-25更新 | 196次组卷 | 44卷引用: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清朝在部分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     
地区措施
蒙古击败准噶尔部;设立盟_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_旗长
新疆平定维吾尔贵族大_小和卓的叛乱,并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西藏中央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并于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_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旨在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C.助长了边疆民族割据的倾向D.促进了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