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自明朝后期起,中国经济各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经济“新现象”的是
A.玉米、棉花等作物开始在内地种植(     
B.部分地区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C.纸币出现并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流通
D.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宣德(1426—1435年)以后,民间交易多为银钞混用;正统(1435-1449年)初,征“金花银”实行田赋货币化,“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这一变化(     
A.有利于汇票“飞钱”的出现B.说明政府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C.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导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政府财政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传统商业和先进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近代商业和官僚的剥削结合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       
A.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B.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瓷器
C.实力雄厚的商帮出现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6 . 明朝所处的年代,正是人类走出地域,发现世界的新时期。明朝中后期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商业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其主要表现有(     
①出现实力雄厚的徽商、晋商等商人群体
②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开始涌现
③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④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支付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2-12-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江苏吴江盛泽在明弘治初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嘉靖间“居民百家”“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明末“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清康熙中期则发展到“居民万有余家”;乾隆时,“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此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     
A.市镇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B.商业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
C.市镇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D.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载,明代浙江海盐县的沈荡镇,“列廛(街市商铺)五六百家,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贸店,大贾往往云集”;桐乡县的濮院镇,明万历中丝绸业兴起,至乾隆间,已是“万家烟火”的纱绸中心;炉头镇原为炉头村,在乾隆年间成为“以冶铁为业”“釜甑鼎鼐之制,大江南北皆仰赖矣”。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B.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江南工商业市镇兴盛D.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山西太谷曹家在中国古代私人商业资本领域颇有代表性。其资金曾发展到一千余万两,商号遍及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各大城市,并远设至莫斯科、西伯利亚及蒙古。太谷曹家最可能崛起于(     
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