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官民文化具有相对较强的封闭性,官民不同文化之间具有比较鲜明的文化分野。但是明朝中晚期下层文化从备受漠视中发展崛起,文化的层间互动也随之而加剧。在当时文化中,最上层的文化是宫廷和官僚阶层文化,以官员为主体的官方文化在文学领域采用的文体是“台阁体”。“台阁体”的书法和诗文,文辞和格式华丽,但是模式化明显,内容空泛。其他文化领域如礼仪、建筑画、服饰等也是相对刻板和模式化,空洞乏味枯燥僵化、没有生气。明中叶以后,江南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与之相关的多样化有趣味的民间市井文化逐渐繁荣,这个时候的官僚文人士大夫们被丰富多彩、有生活趣味的市井文化吸引,对民间文化进行再创造,文化消费达至雅俗共赏。官民文化和雅俗文化基于文化创作主体、文化消费内容乃至场所混同交错发生相当水准的融合。明朝中后期社会价值观转型明显,重利轻义价值观得以很多人共同认同,以文化的商品化和利益化为媒介,士商文化融合推进。

——摘编自陈艺婷《明朝中后期文化发展特性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官方文化和市井文化的主要不同及其主要艺术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发达的市镇,逐渐把丝织业作为主业,而把农田耕作当成副业。这些市镇的农家因忙于主业而无暇顾及耕地,不得不雇佣邻近农民来种“跨脚田”。这现象反映了江南地区
A.工商业经济全国领先B.农耕经济市场化趋势
C.丝织业贸易呈网络化D.重农抑商的政策松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的生产据点。如棉布的生产中心是在松江-带,安徽芜湖的浆染业最负盛名,丝织品的中心则在苏州,福建则是著名的果品、蔗糖、蓝靛等商品的产区。这说明
A.交通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B.商品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C.手工技术表现保守性特点D.生产关系体现雇佣化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
2020-10-22更新 | 98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表(节选)
时期 县级政区区分等级标准
秦汉 大县万户以上 小县万户以下    
北周 一等
(7000户以上)
二等
(1500户以上)
三等
(1000户以上)
四等
(500户以上)
唐(开元) 上等
(6000户以上)
中等
(3000户以上)
中下等
(3000户以下)
下等
(1000户以下)
宋代 望县
(4000户以上)
上县
(2000户以上)
中县
(1000户以上)
下县
(1000户以下)
明代 上县
(粮10万石以下)
中县
(粮6万石以下)
下县
(粮3万石以下)

据上表可以推知(  )
A.县域面积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基层治理D.基层治理趋向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9 .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下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人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A.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B.区域之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D.闽粤商人经济地位快速提升
10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2020-01-22更新 | 521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