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1-01-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3 . 商业、城市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明清时期)这些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一…,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至唐代“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城市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3)城市的发展也影响了宋代和明清的文化。请以宋代艺术和明清文学各举一例说明。
2020-08-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八府一州的农村集市至清乾隆年间已增至700多个,多数成为定期集市且市期缩短。有些集市不仅满足居民“以有易无”的需要,还具有贩运商品,集散土特产品的功能,甚至还有调剂劳动力和资金余缺的功能。城镇商铺数量及行业增加迅速,新的商业城镇不断出现,原有城镇商业区不断扩大。岭南、苏松等市场在区域范围内调剂着余缺,集散着本区域内的土特产品并与其它区域性市场进行着商品交换。随着商路的增辟和长途贩运的发展,全国性市场逐渐形成,从而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网络。

——整理自姜守鹏《明清时期的国内市场》

材料二   16世纪,葡荷各自设立东印度公司贩运瓷器销往西方,每年几十万件。为保证有效地组织货源,十八世纪前期, 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先后在广州设立了贸易机构。明代外销瓷不仅有青花瓷、釉上三彩瓷、景德镇细瓷、还有较粗的日用瓷、克拉克瓷、纹章瓷等定制新型瓷。涉足华瓷外销的国家均从中获利颇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瓷器贸易规模的整体升级,逐渐表现出近代早期资本主义贸易的特征。从清中期开始,欧洲和日本等地制瓷技术业已十分成熟,瓷业生产迅速发展,国外对华瓷的市场需求降低,再加上此后清王朝外患、内乱加剧,在对外贸易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华瓷外贸总体规模下滑。

——整理自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国内市场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华瓷外销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中市场的变化,谈谈你对市场的认识。
2021-04-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在早期工业化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江南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地区之一。早期工业化,不是某项或某几项工业的发展,而是整个工业的发展使得其在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渐重要,以至赶上或超过农业。由此,江南早期工业化的出现,最可能是始于明代中期,即嘉靖中后期的1550年。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推动了江南工业的发展,但煤铁资源的严重缺乏,又制约了江南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化。

江南的近代工业化发生于19世纪后期。最早的近代工业,是洋务派建立的军火工业和少数民用工业。虽然规模很小,却是划时代的大事。就江南经济的发展而言,1850年是一个分界线。1850年以后,江南成为有“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之称的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十年中,江南人口减少过半,早期工业化也受到空前的打击。故把江南早期工业化研究的下限定在1850年是合理的。

材料二: 虽然对江南的早期工业化的研究始于本书,但是中外经济史学界对明清江南经济的研究已有大半个世纪。……拜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之赐,如果没有上述这些学者的先驱性研究成果,江南的早期工业化研究是不可能进行的。本书是我过去二十年研究的继续,但是在以前的研究中,我尚未考虑到早期工业的问题,同时对若干重要问题如人力资源等也未加注意。更为严重的是,我当时也沉湎于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中,也因此总是把英国模式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江南早期工业化时段的界定及依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阻碍江南早期工业化成长的内部因素。
(3)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伯重先生研究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
2020-08-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郊兴起了为数不少的草市。草市这一名称初见于东晋南朝,是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具有时间性,是定期集市。位于东京郊区的草市渐渐发展为城外厢,成为郊区的经济中心,起中心市场的作用、真宗时东京郊区草市已非常繁盛,“十ニ市之环城,嚣然朝夕"”。附城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一般多位于交通要道。在这些草市上,批发业、零售业都很繁盛,有的特别繁盛之处已和市区别无二致。

——摘编自樊莉娜《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当时号称村市、草市、墟、会、市、镇等。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中流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特别是在十七世起前后约两百多年间(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发展最为迅速。从明清两代地方志里的一些史料可知,江南市镇人口增长的情况有自数百家、数千家以至万家者。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附城草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
7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城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有蒲盒、簟席、屏帷、鞍辔、弓箭、时果、腊脯等;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王道人蜜饯、赵文秀笔、潘谷墨;两廊出卖绣作、领抹、花朵、殊翠首饰、幞头帽子等;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图画、土产、香药之类。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出现于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些市镇的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性市场网络的形成。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国寺庙会集市贸易的特点。
(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的有利条件。
(4)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盛的影响。
2020-08-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学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